5個反響較差的縣級領導班子被調(diào)整,30名“不作為、亂作為、慢作為”的個人被提醒約談,與此同時,選出市發(fā)改委、住建委等10個擔當有為的先進典型。(人民日報2015年5 月20日)
“不作為、亂作為、慢作為”而做官的人,是百姓最為憤恨的官員之一,換言之,就是當官“不為民做主”和“濫用權力”而“謀取私立”,這樣的官在過去還可以混下去,在當下、乃至今后是無法在生存的,黨需要的是當官要作為,還要大膽作為的人才,百姓需要的是領導干部不禁要作為,還要真心實意的去“作為”,這就是時代賦予領導干部的新使命。
做“混官、庸官、懶官、太平官”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,深化改革需要真正的動力,才能推進黨交給領導干部的新任務,若拖拖沓沓,沒有兩刷子,怎能帶動民眾去描繪黨繪制的那張“藍圖”呢?黨素來提倡的是“能者上,庸者讓”的原則,“勇于擔當、勤于擔責、樂于擔難、敢于擔險”不僅是選拔領導干部標準,更是領導干部任職的動力,因此,只有用于擔責,用于擔難的領導,才能擔當起黨賦予的使命,只有用于擔險的領導,才能擔當起為百姓排難的重任。
做啥樣的官,抉擇權在領導干部自己,是否能升遷也在于領導干部本人,黨的標準是不能超原則的,百姓的天平是不得有差毫的,但愿領導干部以此為戒,“甩開膀子干事”,真誠心情做人,才能贏得百姓的愛戴。家風、黨風、政風才能具有根本性的轉變。(文/等得久)